- 媒體報道
-
眼睛是心靈的窗戶,可眼部疾病讓我們的這扇窗戶蒙塵,嚴重的甚至引起不可逆的眼睛失明。眼科醫生是光明的使者,他們也被稱為在毫厘之間“舞蹈”的藝術家。今天推出的這兩位眼科醫生,經過多年的磨煉和經驗積累,在眼科領域頗有建樹。他們在方寸之間游刃有余,解除眼疾,將一個個陷于模糊、沉于黑暗的患者拉回光明世界。
寧波市眼科醫院眼底外科主任易全勇主任醫師,2007年開始主攻眼底外科。如今,他每年主刀的眼科手術超過千臺,為不少患者守住了光明。
40多歲的余姚男子張某,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市眼科醫院找到易全勇。張某自幼右眼失明,左眼視力也非常微弱。近幾年來左眼視力也越來越差,接近失明。家人帶著他四處求醫,都因眼部條件太差而沒能手術。
易全勇檢查發現,患者左眼病情非常復雜:先天性小角膜,眼底先天性視網膜、脈絡膜部分缺損,晶狀體呈棕黑色混濁并脫位。
大量的手術經驗告訴易全勇,只有通過手術去除擋住光線進入眼內的晶體,才能挽回一些視力,可難度極大:脫位的晶體核呈棕黑色,非常硬,傳統的超聲乳化和超聲粉碎無法完成;患者先天性小角膜,直徑小,無法用傳統的方法直接將晶體從角膜緣切口取出……
為了讓患者重見光明,易全勇設計了一個創新的手術方案。手術最終獲得成功,他為患者保住了左眼視力。
易全勇的藝高人膽大,源自他15年來的潛心專攻。
易全勇出生在湖南的一個醫學世家,家人的潛移默化讓他選擇了學醫。大學畢業后到湖南當地醫院的眼科坐診時,他發現自己還有好多沒學會的東西。3年后,他考取了溫州醫科大學的眼科研究生繼續深造。2007年,易全勇來到寧波市眼科醫院,把自己的專業方向定在了眼底外科。
2009年,易全勇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,跟隨趙培泉教授進修眼底外科。師從知名專家,他打起十足的精神,能門診就門診,能上手術臺就上手術臺,每天上午8點前到醫院,要忙到凌晨2點。
學成歸來,易全勇一心撲在手術室。扎實的理論功底,大量的手術實踐,他練就了“穩、準、狠”的手術技能,在小小眼睛的方寸之間游刃有余。不僅如此,他還一直在進行手術創新。人工晶體脫位術,以前的做法是先取出再植入,他改進為單線閉環縫合固定,只做一次手術,減少了創傷,也減少了費用;硬核晶體脫位,他改變以前玻璃體切割加晶體超聲粉碎的模式,將脫位的晶體核先納入前房,再從角鞏膜緣切口取出。余姚男子張某手術的成功,正是得益于這些創新。
如今,易全勇每年要做上千臺的眼底病手術。他說,眼底手術大多是復明術,難度大,風險高,除了提升手術技能,還要有醫者擔當,面對重癥疑難患者不計得失,哪怕只有1%的希望,也要盡100%的努力。